【聚焦】重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万科双语学校杨帆校长畅谈未来教育_校园新闻_万科双语学校
新闻详情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学校动态 > 校园新闻

【聚焦】重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万科双语学校杨帆校长畅谈未来教育

发布:万小双 发布时间:2018-07-19
0

       奥一网6月6日讯 “重新构想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后代至关重要。”6月3日,在深圳读书会主办的分享会上,万科双语学校杨帆校长这样说道。

 

这一天,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座无虚席,近百名书友现场聆听了杨校长带来的“如何设计一条鱼”畅谈未来教育讲座。

杨帆校长是深圳市优秀教师,贵州省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学会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她在担任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副校长期间,主持设计了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国际化课程体系。于2016年九月至2017年六月赴美深度学习和考察,重点考察了美国K至12年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情况,对中美教育做了较深入的比较研究。

杨校长教27年,有22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实际教学案例。当天下午,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案例、崭新超前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读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并结合对中西方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从未来世界有哪些不一样,未来在等待怎样的人才,学校如何创造与预见未来等进行深入剖析,令书友们对于如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分享会上,书友们踊跃发言,就如何进行个人生涯规划,如何提升学习力等纷纷向杨校长请教,杨校长耐心解答他们的焦虑与困惑,直到活动结束,书友们仍久久不愿离去。   

    

附杨帆校长发言:


在学校,学生常常会产生疑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呢?在设计深圳万科双语学校的课程时,我也在思考:在学校里,什么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我们需要更深刻地关注未来: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将面临的自然与社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将面临一个严酷的自然环境,未来并不一定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会全球变暖,就像美国著名作家比尔·布莱森在《万物简史》中说到的:“我不知道未来的年代是一个严寒气候,还是一个酷热的气候。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生活在风口浪尖上。”在学校,学生常常会产生疑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呢?在设计深圳万科双语学校的课程时,我也在思考:在学校里,什么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我们需要更深刻地关注未来: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将面临的自然与社会是什么样子?

网上资料显示,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2017年白宫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47%现有工作。Siri之父、人工智能专家Winarsky的预测是70%的工作将被取代。 全世界最牛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还预测——到2030年,也就是12年以后,全球将有8亿人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人工智能将使50%的工作岗位消失。

面对以上不可预知的未来,生活在未来的孩子,想要有未来时代的竞争力,想要主宰未来的自然与社会,需要有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那是什么?如何获得?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戴维·珀金斯博士的《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一书,解答了我们许多疑惑,值得分享。


任何培养目标都不能穷尽学生在未来应具备的能力


戴维·珀金斯博士说,面向未来,要让学生具有“全局性理解”,但并不存在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的相同的“全局性理解”。美国提出的21世纪人的必备综合能力、欧洲的终生学习关键能力参考框架以及加德纳等世界著名学者的不同描述,都从多维度涉及了“全局性理解”,但都存在缺憾和偏颇。每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更是无法穷尽学生在未来应具备的能力。我们只能回到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我们要支持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让孩子对未来永远有一份好奇心。好奇心可以鼓舞学生对于未来的困惑,可以引导孩子不停地探索。


 


      没有完美的课程设置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那就是能够长久保存的、对个人生活有用的知识,这里面默认包括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长久保存的、对个人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无法穷尽的,所以完美的课程是不存在的。考试是现实必须面对的,我们的课程设置需要在妥协中寻求突破。在万科双语学校的课程设计中坚持了超越基础技能、超越传统学科、超越彼此割裂的学科、超越区域性概念、超越对学术内容的掌握、超越既定内容的原则,学生每学期将学习到多门中外融合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学习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主题学习、PBL项目学习、云课学习等。例如,依托万科优势资源,将建筑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正如芬兰Arkki学校校长PihlaMeska-nen访华时所说,“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会累积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每一步都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所以让孩子学建筑,只是多打开一扇窗,多提供孩子生命创造的养分。”不能穷尽所有,但可以让课程更加丰富,多多打开一扇扇窗,多多提供孩子生命创造的养分。

 

为未知而教

 


未来世界的复杂变化“导致当今世界对丰富的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趋势似乎还将以我们无法预知的方式继续塑造明天的世界。”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学者Michael Osborne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师被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教师“为未来而教”有无限空间。我们很难预知未来,甚至很难预测某个学生将会走向何方,但教师们正像日本江户时代的禅宗大师白隐慧鹤的著名画作《两个过独木桥的盲人》中那两个盲人一样,在使命感与深思熟虑的评判标准下,巧妙地摸索前进,教授知识,通达智慧。为未知而教。

 


   

   

   教育工作者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用“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来反映我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的推测,并且借以帮助学生掌握能够应对未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灵活知识。

 

 

    

我们用创造,预见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附奥一网网址:

【重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_深教育_奥一网

http://edu.oeeee.com/html/201806/06/642649.html

【聚焦】重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万科双语学校杨帆校长畅谈未来教育

发布:万小双 发布时间:2018-07-19
0

       奥一网6月6日讯 “重新构想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后代至关重要。”6月3日,在深圳读书会主办的分享会上,万科双语学校杨帆校长这样说道。

 

这一天,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座无虚席,近百名书友现场聆听了杨校长带来的“如何设计一条鱼”畅谈未来教育讲座。

杨帆校长是深圳市优秀教师,贵州省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学会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她在担任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副校长期间,主持设计了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国际化课程体系。于2016年九月至2017年六月赴美深度学习和考察,重点考察了美国K至12年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情况,对中美教育做了较深入的比较研究。

杨校长教27年,有22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实际教学案例。当天下午,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案例、崭新超前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读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并结合对中西方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从未来世界有哪些不一样,未来在等待怎样的人才,学校如何创造与预见未来等进行深入剖析,令书友们对于如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分享会上,书友们踊跃发言,就如何进行个人生涯规划,如何提升学习力等纷纷向杨校长请教,杨校长耐心解答他们的焦虑与困惑,直到活动结束,书友们仍久久不愿离去。   

    

附杨帆校长发言:


在学校,学生常常会产生疑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呢?在设计深圳万科双语学校的课程时,我也在思考:在学校里,什么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我们需要更深刻地关注未来: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将面临的自然与社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将面临一个严酷的自然环境,未来并不一定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会全球变暖,就像美国著名作家比尔·布莱森在《万物简史》中说到的:“我不知道未来的年代是一个严寒气候,还是一个酷热的气候。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生活在风口浪尖上。”在学校,学生常常会产生疑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呢?在设计深圳万科双语学校的课程时,我也在思考:在学校里,什么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我们需要更深刻地关注未来: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将面临的自然与社会是什么样子?

网上资料显示,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2017年白宫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47%现有工作。Siri之父、人工智能专家Winarsky的预测是70%的工作将被取代。 全世界最牛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还预测——到2030年,也就是12年以后,全球将有8亿人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人工智能将使50%的工作岗位消失。

面对以上不可预知的未来,生活在未来的孩子,想要有未来时代的竞争力,想要主宰未来的自然与社会,需要有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那是什么?如何获得?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戴维·珀金斯博士的《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一书,解答了我们许多疑惑,值得分享。


任何培养目标都不能穷尽学生在未来应具备的能力


戴维·珀金斯博士说,面向未来,要让学生具有“全局性理解”,但并不存在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的相同的“全局性理解”。美国提出的21世纪人的必备综合能力、欧洲的终生学习关键能力参考框架以及加德纳等世界著名学者的不同描述,都从多维度涉及了“全局性理解”,但都存在缺憾和偏颇。每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更是无法穷尽学生在未来应具备的能力。我们只能回到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我们要支持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让孩子对未来永远有一份好奇心。好奇心可以鼓舞学生对于未来的困惑,可以引导孩子不停地探索。


 


      没有完美的课程设置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那就是能够长久保存的、对个人生活有用的知识,这里面默认包括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长久保存的、对个人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无法穷尽的,所以完美的课程是不存在的。考试是现实必须面对的,我们的课程设置需要在妥协中寻求突破。在万科双语学校的课程设计中坚持了超越基础技能、超越传统学科、超越彼此割裂的学科、超越区域性概念、超越对学术内容的掌握、超越既定内容的原则,学生每学期将学习到多门中外融合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学习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主题学习、PBL项目学习、云课学习等。例如,依托万科优势资源,将建筑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正如芬兰Arkki学校校长PihlaMeska-nen访华时所说,“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会累积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每一步都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所以让孩子学建筑,只是多打开一扇窗,多提供孩子生命创造的养分。”不能穷尽所有,但可以让课程更加丰富,多多打开一扇扇窗,多多提供孩子生命创造的养分。

 

为未知而教

 


未来世界的复杂变化“导致当今世界对丰富的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趋势似乎还将以我们无法预知的方式继续塑造明天的世界。”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学者Michael Osborne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师被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教师“为未来而教”有无限空间。我们很难预知未来,甚至很难预测某个学生将会走向何方,但教师们正像日本江户时代的禅宗大师白隐慧鹤的著名画作《两个过独木桥的盲人》中那两个盲人一样,在使命感与深思熟虑的评判标准下,巧妙地摸索前进,教授知识,通达智慧。为未知而教。

 


   

   

   教育工作者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用“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来反映我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的推测,并且借以帮助学生掌握能够应对未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灵活知识。

 

 

    

我们用创造,预见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附奥一网网址:

【重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_深教育_奥一网

http://edu.oeeee.com/html/201806/06/642649.html

深圳市龙华区万科双语学校

办学理念:让孩子站在未来中央

培养目标: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学力卓越,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敢于创造美好未来的中国公民。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华南路80号

电话:0755-66866333

http://vbs.vanke.com



Vanke Bilingual School,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Educational Idea: Let our children experience the future.

Training objectives: our students will become citizen of China with good physical health, sound personality, excellent academic abilities, patriotism,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the courage to create a better future.

Address: No.80 Huanan Road, Minzhi Sub-distric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ontact: 0755-66866333

http://vbs.vanke.com


学校网站二维码
QR code of school website

学校公众号二维码
QR code of school official account


版权所有©深圳市龙华区万科双语学校 -粤ICP备20070888号